60罐3000吨原油经中哈边界阿拉山口抵达新疆独山子炼油厂,中石油副总经理黄炎亲赴炼厂接车,公司上下无不为这个破局之举欢欣鼓舞。 代表组制定了一条“站稳脚跟、稳定大局、摸清情况、逐步控制”的工作路线图,因此接收代表进入公司各个部门后并没有急于接管权利,而是和哈方员工交朋友,所有的事情都在协商的形式下推着办。 至1997年底两个月间,公司向国内出售原油近十万吨。有了资金,哈方员工的人心也渐渐安定下来。王仲才不失时机地展开清理债务,偿还税款,落实对哈国政府承诺的工作,促使公司账号提前解冻,让公司在最短的时间内运转起来。同时组织人力追讨售油回款,使公司有了可以调动的流动资金。 在短短的两个月里,代表组制定了1998年的生产计划和基建计划,确定了重新编制所属两个油田三个油藏的开发方案,组织了老油气处理厂改造和建设新厂的招标工作。哈方员工对中方代表高效认真的工作开始产生好感,尤其在这样短的时间内便着手落实对油田投资的承诺,令他们感受到中方是在真诚地拯救他们的油田。 陷入泥潭的双脚开始向外拔了。 1998年4月,中油阿克纠宾油气公司召开第一届股东大会,选举王仲才为董事长。中方正式进入公司管理机构。 成为掌门人后,改造公司的问题便严酷地摆在王仲才的面前。对于这家股份公司体制的改变只是个外壳,内部管理依旧是计划经济时期的套路,除了滋生腐败,市场经济在机关员工头脑里没有一丝的思维。不下大力改造,这个首选战场不仅建不成国际化的公司,拖也要被这个内部的旧体制拖垮。时间不会再给王仲才更多的机会,审时度势,他举起了重拳。 打出的第一拳竟是裁员。劳资纠纷是困扰资本运转的世纪难题,核心就是裁员,即使在国内石油企业的改制、资产重组中,安置裁减职工也是国家级的难题,何况是在刚刚建立起现代社会制度的哈萨克斯坦,风险之大不啻割肉救犊。 王仲才运用了中国人特有的机敏。他选择的时机正直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波及哈国经济之时,所有的企业都受到影响,由于世界油价低迷,原油收入剧减,中哈员工都停发了工资,臃肿的员工队伍拖得公司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地步。此时裁员对走向私有化道路的哈国政府而言,已无道义上的指责,但不可避免地要引起社会风暴。 最终决定裁员2169人,占员工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三。 阿克纠宾是一座石油城,石油公司裁员的消息不胫而走,当地民众对中国人来到后产生的所有不满轰然爆发,报刊电视大肆渲染民族情绪,指责中国资本进入是对哈国经济的入侵,煽动民众反抗,州检察院也出面指责公司劳动歧视。这种情绪居然影响到租住公寓的经理,他们借口没有及时支付租金,竟然切断了中方人员的水电供应,迫使大家只好到街头小店解决吃饭问题。但由于中方完全按照哈国法律行事,所裁员工均获得优厚的补偿,裁员最终在喧闹中完成。 就在裁员的同时,王仲才又连续打出第二拳精简机构,将公司25个科室合并重组为11个部门,安排中方人员掌控了所有要害部门,为公司的现代化、国际化管理完成了组织保障。 第三拳全面接管公司原油销售大权,彻底切断销售腐败的根源。这一拳打到了原哈方领导的痛处,引起强烈抵触,但由于裁员和机构整顿,他们已经回天无力。利益链条是上下连贯的,就在中方人员到车站指挥原油发车时,哈方基层员工受到挑唆围攻中方人员,要求解释拖欠工资的问题。中方人员耐心地解释说:“油虽然卖了,油款没收回来,原因是中方购股前形成的。我们来就是要解决回款问题,让大家都能吃上‘别斯巴勒马克’(哈族佳肴),希望大家辨明是非。”中方的真诚最终打动了哈方员工,接受了中方对销售的接管。 三拳打出,王仲才牢牢掌握了公司经营的主动权。 艰难的启程终于露出了曙光。 凤凰涅 : 让那若尔油田浴火重生 阿克纠宾,一座宁静而温馨的草原城市,即使因为中国人的到来引起了小城居民的亢奋,日出日落依然呈现出一派祥和与静雅的景象。这是岁月培育了这个草原民族享受安宁的秉性。喧嚣只在地下涌动。 但负有使命的中国石油人是不会融入这种宁静的。 我们来看看哈国前五大石油公司的情况。田齐兹雪佛龙公司年产约2600万吨,卡拉恰干纳克公司年产约1100万吨,PK石油公司年产约920万吨,哈国国家石油公司年产约870万吨。排行垫底的阿克纠宾公司260万吨,远低于四大石油公司。开发的条件更不消说,前四大公司优良的地下石油储备,用开水龙头取油来形容也不为过。最出乎中国人意料的是,排行第三的PK石油公司的总部竟然远在万里之外的太平洋彼岸加拿大,连股东大会也在加拿大召开,好像与哈萨克斯坦没有什么关系,资本的主人,与经理人和生产的分离到了如此登峰造极的地步。这种国际化大公司的范儿,更衬托出股东们对哈萨克斯坦地下石油财富的信心。告慰中国人的是,十年后中石油调遣一支奇兵在加拿大成功收购了PK公司,掌门人便是在阿克纠宾锤炼成国际石油开发专家的王仲才。 但此时王仲才掌控的阿克纠宾公司在五大公司中无疑是个烂仔。难道我们真是钻进人家口袋的傻子吗? 不要以为中石油为了登陆中亚石油开发市场,便完全不顾代价地收购阿克纠宾这堆烂摊子,那就小看了中国人的智慧。 什么是智者?智者是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的人。 当初投标组到阿克纠宾查资料编制竞标书时便注意到一组数字:呈现老化的让那若尔主力油田年产量235万吨,占全公司产量的90%,在前苏联时期编制的开发方案中,设计最终采出率为17.6%,实际生产仅为6.6%,而根据国际开发经验,此类油气田的最终采出率可高达35%-40%。对于庸人,这组数字犹如混入字海的流水随波而过,对于智者,这数字间的差额就是巨大的财富。它说明油田一直处在低效低产的运行中,无论是技术还是设备原因,都有了让油田挖潜高效高产起死回生的可能。 机遇就在于从事物的衰微败落中看出蕴含的繁盛。只要发挥中国人的科技创新精神,运用现代先进开采技术提高采出率,完全可以实现高效高产的开发目标。 中国石油人抓住了机会。 或许有人使着坏在暗处笑中国人,他不知中国人却在暗处开心地笑,只是中国人含而不露。 原油上产是油田的灵魂,是走出困境的根本出路。中方全面掌管经营管理大权后,中石油的专家们开始亮剑了。 前苏联探明让那若尔油田原油开采储量1.2亿吨,天然气300亿立方米,1984年投入开发后除气顶气(天然气)外,原油储量全部动用。哈方的管理理念陈旧,固执地遵从前苏联模式,将依照开发方案管理油田作为核心任务,不在技术上做投入。令中国石油人不可理喻的是他们落后的开采方式,认为油井只能自喷,自喷到举升能量衰竭便判处死刑,不做任何挽救措施。 每一位中国石油专家看到这种现状都会生发出大干一场,让原油快速高产的冲动,但哈国的能源开发法就像和尚念经叫你快不得慢不得,人家要保护本国的能源,怎能让你一个外国人说干什么就干什么。开发油田要先编制开发方案,方案经哈国能源矿产部批准后才能实施。这样问题又来了,让那若尔油田已经有一个前苏联编制的1992年批准的“92方案”,这个方案设计总井数604口,最高年产量316万吨。根据这个方案中石油接管后只能再打130余口井,年产量也只能再提高111万吨。这岂不是作茧自缚。 暗中有人使坏地笑,原来笑在此处。 要想挖潜增产必须编制新的开发方案! 1998年初,中石油海外勘探开发公司总部委托新疆油气科学研究院全权负责该方案的编制工作,并调集强大的专家队伍成立方案编制专家指导小组。 推翻“92方案”,编制新的开发方案,就意味着挑战前苏联的技术权威。哈方技术人员都是前苏联培养出来的,有的人甚至参与了“92方案”的编制,对中方编制新方案的决定自然产生抵触情绪,怀疑中方是否有能力编制出新方案,突破原设计最高年产316万吨的水平。哈方专家认为,“92方案”没有很好地实施,原因是国际油价走低,资金投入不足。目前只要你中国人完成投资将剩余的开发井钻完,达到300万吨的年产量,就已是了不起的成就了。 哈方专家不了解中国人的石油技术水平早已超过当年的老师,怀疑是正常的,我们只有用实际成果解除他们的疑虑。可贵的是哈方专家都有很高的职业操守,富有科学家的良知。当方案编制组到采油厂收集资料,厂总地质师阿曼若先生接待时开口就说:“我在公司搞地质已近三十年,自让那若尔油田发现以来一直在这里工作,我对这个油田就像看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从他对油田饱含爱恋的话语中听出了他对原方案的信任,对中国人搞新方案的怀疑。但当他拿出资料,看到中方专家如获至宝般地捧读,继而兴奋地投入工作时,又立即被中国同行的敬业精神所感染。他感到自己的工作受到尊重,对中国专家的认识随即发生转变,开始主动配合中方工作,为新方案的编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哈萨克斯坦能源矿产部官员的油田开发理念与公司哈方专家的理念一脉相承,对前苏联的水平深信不疑,对曾做过他们学生的中国石油人也是毫无信心。更令他们不快的是在哈的外国石油公司编制方案都委托哈国里海研究院来完成,这样做是由于哈国法律规定资源国相关研究机构在方案编制等方面必须享有不低于25%的工作量,对于外国公司而言也是为了少找麻烦,而中国人却坚持要独立完成。这种不快情绪更加影响了哈国能源矿产部对新方案的审核。 中石油要独立完成新方案编制的决定完全是形势逼迫。一个理论陈旧反对重新编制方案的机构,如何能够编制出具有现代化开发理念的方案呢? 2000年初,在哈国新首都阿斯塔纳的能源矿产部办公大楼举行的方案答疑会上,评审人提出了九个方面的五十三个问题。核心只有一个,新方案没有足够的论证推翻“92方案”,坚持方案执行的效果不理想主要是缺少投资。 中方编制组的专家没有气馁,根据答辩提出的质疑,对资料再次进行整理研究,充分利用油田开发的最新技术编制出更科学的方案。为保证方案的成功,前后组织了三次国内专家咨询验收会,邀请哈国能源矿产部进行了三次答疑会审。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新方案编制从1998年4月开始,至2001年5月,历时3年,中方编制组专家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终于感动了哈国的政府官员和石油专家,逐渐承认了新方案的科学性。 2001年5月,由中国人主导编制的让那若尔油田开发方案在阿斯塔纳哈国能源矿产部进行最终答辩验收。此时,为编制方案奔波三年的王仲才已奉命调离公司,去开辟哈国新的石油战场,另一位在海外战场奋斗三年的石油专家汪东进成为新的掌门人,率领方案答辩团赴阿斯塔纳进行答辩。在这次答辩会上共有三家外国公司参加答辩,那两家公司所做的方案是由里海研究院编制,并代为答辩,唯有“让那若尔油田开发方案”是由中国人自己编制完成并由中国人自己答辩。中国专家的工作赢得了尊重,最终获得评委全票一致通过! 毋庸置疑,完成编制新开发方案的三年对中方专家来说是释放民族精神的过程,成功再次让他们获得了民族自豪感。但就像铸剑师获得铸剑许可,能否铸得名剑还要看真实的本事一样,油气上产能否超越“92方案”,还要看实施的结果。方案通过后,汪东进感慨地对专家们说:“让那若尔油田原油产量能否实现大跨越,能否超越俄罗斯专家所规划的指标,能否打消当地人的疑虑,接下来就看咱们这些人了。” “咱们这些人”对处理油田地质和油井的复杂情况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技术支持,要做的就是通过对新方案的实施,向哈国石油界证明中国石油人的能力。 拼搏赢得了丰硕的收获。让那诺尔油田实施新编制方案的第一年原油产量便增至337万吨,持续三年上产,到2004年达到418万吨,比实施前增产近一倍,超过“92方案”设计的最高值整整一百万吨。 让那若尔油田的新生震惊了哈国石油界。 不过对中国石油人的震惊只是刚刚开始。 掘开宝藏: 一个真实的童话故事 无论走到世界的任何国度,我们都可以听到有关善良人获得宝藏的童话,这表达了人类对财富的向往和对善良的追求。 但人们难以相信现实的童话,因为喧闹的地球让财富与善良似乎成了隔河相望的一对冤家。不再寻找,不再企盼,童话已成为过往,连写童话的人都不愿降临人间。 可只要善良还是人类尊崇的品质,又怎会没有童话再现呢? 中石油在收购阿克纠宾公司时,有一个细节没有被人们注意。阿克纠宾公司拥有两个油田的三个油藏,哈政府拍卖的是让那若尔油田和肯基亚克油田盐上油藏,因为这两个是开发油藏,而肯基亚克盐下油藏由于难以开发,被哈国政府当作附属品送给了中石油。按照中国生意人的说法,为了买卖成交,再豪气地搭给你一个不值两文大钱儿谁都不待见的东西。肯基亚克盐下油藏便是白搭给的东西。 肯基亚克盐下油藏也确实叫人不待见。 1971年,前苏联在滨里海盆地盐下石灰系发现了一个大油藏。这个大油藏的特点用通俗的表述就是油藏深埋在地下4500米处,上面覆盖着3000米以上的巨厚盐岩层,岩层中夹杂着无法测知的高气压和水层,加之盐岩易碎,油井在气压和重力的作用下极易塌陷。为了开发这个油藏,前苏联先后钻探了42口井,40口报废,开发被迫停止,至前苏联解体20年过去了,再无人问津。哈国独立后,美国、英国等西方大石油公司欲伸手拿下,但得知地下地质情况和开发历史后,相继知难而退。盐下油藏就像一块深锁在柜中的鲜美蛋糕,引诱着美食客,却只能垂涎无果。哈国专家形容得更贴切:肯基亚克盐下油藏就像悬挂在空中的馅饼,看得见吃不着。它真成了无人敢要也无人想要的烫手山芋。 但在中国石油人的眼里,只要地下有石油哪有取不出来的!中国人的智慧就是在复杂中看到简单,然后把简单化作行动。肯基亚克盐下油藏有如阿里巴巴芝麻开门中的洞中宝藏,所要做的就是找出打开洞门的口诀。如果能够开发出盐下油藏的石油,那么中石油购买阿克纠宾公司作为中亚首选战场就不仅仅是机遇,而是上帝赐予的礼物了。 但如果口诀能够轻易得到,这笔宝藏何苦等待26年无人触动。 只要找不到掘开宝藏的办法,即使是上帝的礼物也成不了童话。 我们用科学的语言再来谈谈开发肯基亚克盐下油藏的难解之题吧。所有的石油专家都认定这个盐下油藏存在着两个世界级难题:一个是油层所在的岩层属异常高压底孔低渗油气层,非均质性多天然裂缝,加之油层埋藏深,巨厚盐层下储油层难以预测;第二个是油层上覆盖着超过3000米的巨厚盐岩层,岩层可钻性差,钻井中盐岩的任何蠕动都会导致井径不规则,造成油井报废。盐丘高压气层异常活跃,又极易发生井喷。正因为这两个难题使钻井成本极高,而成功率极低,造成肯基亚克油田失去了经济开采价值而被封存。 在中国的国土上,这样的储油地质情况是没有的,中国技术人员对开发盐下油藏没有任何经验,挑战这个世界难题对每一个中国石油人都是命运赐予的机遇。2000年,当中方完全掌控公司大权后,立即踏上了寻找打开肯基亚克盐下油藏宝藏之路。 2000年,中石油海外勘探开发公司总部成立了以阿克纠宾公司研究中心、新疆油田研究院和哈国里海研究院联合组成的肯基亚克盐下油藏项目组,开始编制勘探开发方案。2001年底,经国内专家评审,认为资料不全,总体生产规模依据不足,但同意进入实验性钻探。 肯基亚克的工作是由王仲才的继任者汪东进完成的,这个60后的华东石油大学高材生1995年33岁时便出任江苏油田管理局副局长。1997年,在他35岁时出任中石油勘探开发公司副总经理兼大尼罗国际作业公司(苏丹)总裁,在苏丹开发战场奋战了三年。三年的锤炼使他成长为中石油少有的海外开发专家。将他调任阿克纠宾,虽是由于王仲才另有重用,阿克纠宾作为中亚首选战场的重要性也是不争的事实。八年后,汪东进出任中石油副总经理,其后的岁月先后在阿克纠宾任职的老总们也都成为中石油各个海外开发公司的掌门人,我们才通晓中石油决策者们的良苦用心,他们早已谋划将阿克纠宾作为中石油培养海外人才的基地。 2002年3月,阿克纠宾大草原上的积雪还没有融化,钻机的轰鸣便震响了沉睡的大地。阿里巴巴的宝藏就要应声而出。 现在我们可以谈谈芝麻开门的口诀了。中国石油人敢于向肯基亚克盐下油藏要油,这份自信源于我们掌握了领先世界独具特色的深度水平井、大斜度井技术和高速钻井、完井技术。这就好比探索太空的某个星系,扑朔迷离的星团令探索者产生无数宇宙级难题,但探索者有万能的宇宙飞船,探索这个星系便不会因为难题而拒往。水平井、大斜度井技术便是这种克敌制胜的利器,它在钻探肯基亚克盐下油藏这种大深埋、异高压油层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地层的变化自由设计方向角度,钻井成功率高,解决难题的办法自然也就应运而生。前苏联就因为没有掌握这种技术,设计直井钻井屡钻屡废,只好宣布放弃。 3月30日,新购置的国产70D深井电动钻机在设计井深5200米的235井开钻。70D钻机是我国石油机械制造最新技术的结晶。 一年后的3月30日,肯基亚克油藏盐下大斜度井H8002井闯过了无数的复杂地质难关,历时11个月成功完钻,大斜度井段876米,水平位移650.3米,日产原油200吨。首战告捷!这口井不仅是哈萨克斯坦,而且是独联体国家在4400米井深钻探成功的第一口大斜度井。 探索地下油层的规律充满了智慧和胆略。H8101井预测在石灰系顶部有一个发育20米厚的油层,油层薄局部变化大,钻井地质设计难度极大。公司研究院院长吴林刚大胆提出在大斜度井井段设计为增斜——稳斜——增斜,让油井两次穿过20米厚的油层。按照这一设计钻探取得完美结局,完井后日产原油100吨。 2003年9月、10月,分布在同一构造上的H8017、H8011两口实验井相继完井,日产原油均超500吨。这两口井的成功,标志着已获得了打开肯基亚克盐下油藏的口诀。 每个人都等待着打开宝藏之门的那一刻。 2004年1月,大斜度井H8010井钻透盐岩层后,改用水平井向目的层钻进。由于地层复杂,定向井眼倾角忽高忽低,随时都有卡钻的危险。总地质师方甲中日夜关注井下情况,在分析录井资料上的岩屑记录后,认为已经钻穿第一套储油层,并且油层发育极好,再继续下钻风险极大,果断决定立即完钻。此决定实可谓千钧一发,因为在钻透油层前已经连续发生了两次井涌,只是由于抢险及时才避免井喷,以此井的地层气压若发生井喷足可摧毁地面的任何设施。这也是中国石油人的命运使然,裸眼完井后测井证实油层水平井段长达450米,也就是说油井沿油层水平方向钻进了450米,使井下采油面积获得极大的提高。 方甲中以他的智慧和胆气接过了上帝的礼物。 |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油气储运网 ( 鲁ICP备11007657号-3 )
GMT+8, 2025-1-15 21:31 , Processed in 0.020782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