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4年1月至1978年底,国际油价经过连续大幅度提高之后基本转稳,世界石油市场处于欧佩克的寡头垄断状态。然而,正当西方各国逐渐适应第一次石油危机导致的高油价之时,1978年至1979年,仅次于沙特阿拉伯的世界第二大石油输出国伊朗,发生严重的政治动乱。 而就在伊朗国内形势刚刚有所缓和后,1980年9月伊朗和伊拉克又爆发了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中东地区接连发生的这两场政治大动荡,给国际石油市场带来了严重的冲击。由于两国石油产量的迅速下降乃至停产,导致市场上石油供应量十分短缺,国际油价再次暴涨,引发了“第二次石油危机”。 第一次石油危机后,伊朗获得大量的石油收入,伊朗国王巴列维借此在国内进行超高速的现代化建设,加上土地改革的失败和国王专制统治,国内矛盾激化。尤其是伊朗国王推行的一系列政治改革措施,触动了宗教界的利益,以霍梅尼为首的宗教界利用这一形势,领导全国进行推翻国王统治的运动。 1979年4月1日,通过全民公决,霍梅尼宣布成立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巴列维王朝就此结束。政局的动荡,直接影响了伊朗的石油生产,石油产量由动乱前的588万桶∕日降至1979年的318.8万桶∕日,出口量由521万桶∕日降为240万桶∕日,并一度中断出口。 伊朗石油的减产和停产,造成了国际石油市场供应量的严重短缺,引起油价上扬。沙特阿拉伯基准轻油现货市场价格从1978年第四季度的13.5美元∕桶上升至1979年同期的38.17美元∕桶。 可是就在伊朗局势趋于稳定,石油的生产和出口有所恢复,国际油价开始回落时,1980年9月22日,又爆发了伊拉克和伊朗之间的战争。在两伊战争初期,双方的石油设施都遭到彼此的攻击和破坏,两国损失惨重。伊朗最大的石油城阿巴丹被伊拉克夷为一、平地,石油出口中心和最大的储油港哈尔克岛被摧毁。 同样,伊拉克最大的炼油厂巴士拉也受到伊朗的大规模空袭,最大的石油出口基地法奥被占领,通往地中海的输油管也被炸。两国正常的石油生产和出口因此而停止,造成世界石油市场每天减少大约400万桶的供应量,这导致了国际石油价格再次迅速上涨。1980年12月15日,石油输出国组织第59届会议决定将最高石油价格定为每桶41美元,创造了国际油价的历史最高纪录。 70年代末期的石油价格,已经不再是“七姊妹”压榨产油国利益的工具,反而成为第三世界产油国打击殖民主义的有效手段。面对两次石油危机造成的石油价格飞涨,石油消费国显得束手无策,只能被动地接受国际市场的变化,而欧佩克及其成员国则显得自信满满。 1980年5月,石油输出国组织公布了《有关长期石油战略报告书》,分别阐述了石油供需关系的长期预测、长期的石油价格战略等问题。从报告书的内容看,“欧佩克认为未来的国际石油形势一片黯淡,国际石油价格将漫无边际地上涨,石油输出国组织可以完全控制国际石油市场,并借此改变国际经济政治关系。”
然而,欧佩克只看到了石油危机下,世界石油市场的暂时情况,却忽略了两次石油危机对世界石油市场正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未来的国际石油形势与其预测的发展方向恰恰相反,国际石油价格从进入80年代初开始,就不断下跌。 |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油气储运网 ( 鲁ICP备11007657号-3 )
GMT+8, 2024-12-27 05:11 , Processed in 0.01765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