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储运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QQ快速登录

一步迅速开始

pdms培训&项目数字化360网

西气东输管道的运行管理得以改进

2014-9-17 02:11| 发布者: helloshigy| 查看: 1890| 评论: 0

摘要: 27岁的蒋飞,是西气东输管道公司豫皖管理处郑州站的仪表自动化专业管理人员。“以前,我们站必须两个小时巡检一次,就我一个人,经验水平有限,有时候出现一些疑难问题,自己处理不了。现在,我们集中巡检,各专业人 ...

27岁的蒋飞,是西气东输管道公司豫皖管理处郑州站的仪表自动化专业管理人员。“以前,我们站必须两个小时巡检一次,就我一个人,经验水平有限,有时候出现一些疑难问题,自己处理不了。现在,我们集中巡检,各专业人员在站长的带领下,推着载有各种工具的巡检车,每天两次全面检查。当发现问题时,各专业人员可以一起讨论解决方案,一起动手除隐患……”一提到集中巡检和集中监视管理模式,蒋飞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

  西气东输一线和西气东输二线都是严格按照国际先进管道标准设计、建设和运营的,硬件够硬,但软实力相对欠缺。对此,西气东输管道公司按照“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目标,逐步推进集中巡检、集中监视“两个集中”建设,加大管道运行管理力度。

  目前,国内天然气管道运行人员的主要职责是生产监视,通过监视上位机或巡检发现异常。但是,这两种方式均存在弊端。监视上位机,必须保证站控室24小时有人值守,而夜间值班人员极易疲劳,很可能出现未及时发现报警信息的现象;巡检需要大量人力,两三个小时就要巡检一次,耗时又耗力。

  集中巡检,是由原来的两个小时巡检一次简化为一天巡检两次。每天早上,全站人员对所有系统进行全面集中巡检,夜间对重点设备进行着重巡检。巡检次数少了,但场站人员维护维修的主动性和巡检质量大大提高。场站的工作重心由运行监视与操作转变为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与操作。

  西气东输从2009年就开始对集中巡检进行研究和尝试,通过不断试点、总结经验,目前全线已有60个场站实施集中巡检。

  集中巡检到底检查什么?“一查工艺系统通不通;二查报警灵不灵;三查设备状态是否正常;四查是否存在脏、松、渗、漏、锈现象,通过巡检实现‘现场无问题、心中无压力’的目标。”豫皖管理处处长张龙说。

  集中监视,是将场站的监视功能从场站管理中剥离出来,由上海生产调控中心统一负责,通过采集现场关键工艺设备的报警数据,实现场站、上海生产调度中心对生产异常状态的两级监视,发现问题立即进行现场确认,由基层场站进行维护保养和恢复。

  与集中巡检不同的是,集中监视主要靠上海调度中心,场站目前只需24小时应急值班,值班人员只需及时接听报警电话,及时对问题进行处理即可。没有报警电话时,值班人员可以参与现场设备维护维修工作或休息。这就将站场人员从24小时监视工作中解放出来,充实到巡检维修或线路保护队伍中去,不打消耗战。

  赣湘管理处南昌站自7月13日启动集中监视试运行工作以来,员工已适应了这种新的管理模式。副站长艾纯喜告诉记者,集中监视试运行两个月以来,显示出3个显著优点:一是巡检质量提升很大,巡检次数由每天6次缩减为每天两次,巡检人员由一两个人增加至五六个人,更好地规避了巡检标准不一致、未及时发现故障和隐患的可能性;二是提高了人力资源利用率,站里每天的有效工作人员从两个人变为5个人;三是员工技能有所提高,实现维修关卡前移。目前,南昌站的自主工单完成率已由原来的22%提高至52.9%,工作效率显著提高。

  西气东输豫皖和赣湘两个管理处显然是尝到了两个“集中”的甜头。从两个管理处试点情况看,实施集中巡检和集中监视后,运行人员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巡检人员数量增加了一倍,运行人员现场处理隐患的能力显著增强,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他们都表示,争取在今年年底前,在管理处范围内全面推广集中监视模式。正在推行“简化站”的苏北管理处,也表示要把“简化站”的人员继续优化,利用这次机会将“简化站”向集中监视靠拢。

  其实,集中巡检再深入发展一个层次为无人巡检。“两个集中”的根本目的,就是进一步优化生产运行组织,提高场站设备的可靠性、场站整体自动化水平特别是整体生产效率,提高场站维护维修水平和员工整体素质。

  无疑,这将是我国管道运行、场站管理的一次重大变革。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西气东输管道有望实现无人值守。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扫码访问手机版

QQ|关于我们|网站地图|油气储运网 ( 鲁ICP备11007657号-3 )

GMT+8, 2024-11-21 23:16 , Processed in 0.020407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