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求职攻略合集【第三章 如何看待大公司小公司】
□如何看待大公司小公司小型公司职位分工不明确,往往一个人要担当几个人的职务,比较有利于学到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但是缺点是稳定性和正规性较差,因其规模较小,市场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相对薄弱,一旦经济环境改变,就有不能立足的危险。
大型企业在上述方面相对就具有优势。它规模巨大,资金及技术力量雄厚,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置身其中相对较稳定,不用时时担心失业。但是大型企业人才济济,分工细致,对提高个人的综合能力不是很有利。
□先从脚下看去
毕业生要明白自己就是一名没有经验的新兵,是"人才"的"半成品",用人单位之所以招聘你,并不是因为你拥有大学生的光环和一纸文凭,而是希望招到有较高素质的"学徒",通过培训后能成为后备的骨干人才。当认清自我,摆正位置后,就不会浮躁不安和患得患失,而是能轻装上阵。
既然是正式迈向社会的新人,步履尚且蹒跚,面对激烈的职场角逐,遭遇到一些挫折、摔上几跤肯定在所难免,这是人生的第一次挑战,这样的挫折在日后的岁月里还将不断面对。大学毕业生拥有的最大资本是年轻,而年轻人多经历些风雨,将是今后人生和职业生涯发展的宝贵财富。不过分看重成败,积极行动,对求职过程中的一时成败淡然处之。
按一般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律,大学毕业后三到五年主要是积累期,是离开校园后进入社会大学的再学习期。最初的一份或几份职业,是选择一种职业发展方向。有机会进入大城市、知名用人单位固然值得争取,那会提供一种良好的成长环境;而到中小城市、中小用人单位也未尝不是一种发展途径,避开人才竞争最激烈的地方,这种安排更易脱颖而出。因此要培养一种目光长远的心态。
刚毕业的大学生不要等待机会和运气的降临,而是要主动出击,踏实走好每一步。不要因为怕苦怕累而放弃从基层做起的难得历练机会,其实起步的时候从基层做起,根基最为扎实。
在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时,别归罪于学非所爱、学非所用。当你不能在"兴趣"中寻找工作的时候,就必须学会在工作中寻找"兴趣"。玩世不恭,新潮前卫,处处摆"酷",不愿出去找工作,嫌这儿工资低那儿待遇不好,一说找工作就是自己要当老板,非好职业不去,非外企不可,这些想法暴露了部分大学生缺乏审时度势的能力。正确的做法是切实地认知自我、认知职业、认知社会,从而找准自己的定位,形成正确的择业观。
务实并不是说不需要选择,但选择并不等同于挑挑拣拣,左顾右盼。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无从下手,莫衷一是,最终错失良机,开始时犯机会主义错误,最后犯逃跑主义错误,始终处于被动的态势之下。
□学会自我约束
"成功哪是靠什么天才,有一大瓶胶水就够了,往你裤子上抹一把,再往你椅子上抹一把,然后就坐下吧,不干得如花似锦就别起来。"这话道出了普通人成功的诀窍:养成自律习惯,执著于目标。20世纪50年代,一组研究者着手对几百名大学男生作追踪调查,了解他们的人生之路。结果发现,学习成绩同他们以后的成就并无多大关联,而某些素质,如执著、可靠、眼光现实和富于条理,却更为重要。还有个举足轻重的问题,这就是能否将生活享乐推迟,而不是提前。
□行业的冷热并非一成不变
择业也有追时髦的。哪个行业热,就向哪个行业钻。不过有一热就有一冷,热门行业也会冷下来。几年前,不少人抢着进入IT业,不愿进传统行业,孰不知像美国那样的发达国家也没有放弃发展传统行业而只重IT,加入传统行业的人也大有人在。放弃自己的专业改行等于砍掉了自身优势。当个人的专业所限不能马上进入热门行业时,最好量身择业,不放弃所学,不盲目跟风,而是立足本专业,脚踏实地学习,积累丰富的专业经验。大学毕业生只把求职看成自己走向事业成功的第一步,充分认识到事业成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像一场马拉松比赛,不能靠一时的幸运。开始跑在前面的未必是最后的优胜者,因为比赛需要耐力和韧性。自己的事业也是如此。
□实习是就业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偶然性在就业问题上时常能体现出来,有时甚至一个偶然的机遇会改变你整盘的考虑和发展方向。提到偶然就不能不提及机遇。机遇是偶然的,但机遇从来只属于有准备的人,机遇对于有准备之人又是必然的。实习就是对偶然机遇进行必要准备的过程。实习是一个表现自己,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机会,聪明的人一定懂得如何把握利用这个机遇,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让别人认同自己。实习不仅仅是就业的预演和彩排,很大程度上,它可以转化成为就业的序幕。有好多毕业生就是在实习的过程中被用人单位看中的。
如果没有实习,想进入有些单位工作,恐怕难比登天。退一步讲,就算是在实习的过程中没有机会让这家单位接纳你,但在实习中你能检验自己在陌生环境中的适应能力,能够认识一批新的朋友,能够接触到相关领域的真实信息,能够学习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实际经验,至少你获得了迈向下一步的基础。如果在实习中你做出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就可以让你的求职道路变得相对平坦而宽广起来,机会也就变得更加多起来,并且更加容易捕捉。所有这些都有充分的理由,让你认真地对待实习的机会。
页:
[1]